“长城学校既能学技能、又能考学历,以及它完善的就业保障和那么多被推荐工作获得成功的学子,这些都让我对长城充满了向往与期待,我坚信,选择长城,就是选择成功!”这是许许多多来长城学习的学生朋友们的心声。他们说,选择长城是缘份,缘份是注定的,看起来是偶然,但其实,这是偶然中的必然。在笔者对新近入校的学子进行采访调查时,感受最深的,也是他们对于自己所作出的这个选择的坚定的信心,他们或许迷惘徘徊过,心灰意冷过,垂头丧气过,但现在,他们重又“扼住了命运的咽喉”,将它牢牢地握在手中,“咬定青山不放松”。而他们之所以选择长城,其中他们最关注的,还是就业问题,而长城恰恰在这方面,对他们做到了 “情到理周”,让他们放下一颗心来,安心地学技术,考证书,因为他们坚信自己的一技之长必有“用武之地”。
长城为何能做到这样“情到理周”?这是因为长城把“就业”贯穿于办学全过程之中。在专业设置上,他们以相关专业人才的社会需求、就业预测作为专业是否开设的重要依据;聘请人事、劳动部门和行业、企业负责人论证专业设置的必要性,并为教学计划的制订出谋划策;同时从就业岗位对员工需具备的技能和素质的要求来构建专业课程体系和教学模式。在教育教学各个环节,长城始终以就业为导向。一是通过见习和讲解,让学生了解自己所学专业对应的社会职业岗位群,了解这些岗位群对技能、素质的要求;二是把学校的培养过程向学生交底,让学生一进校门就知道学校的培养计划,了解学校为了他们能胜任将来的岗位而设计的方案;三是营造理论联系实际的学习氛围,强化校内模拟、仿真的实践教学环节,倡导“双师型”教师的现场式教学,邀请业内名师来院教学。至今,长城90%以上的毕业生能拿到“双证”或“多证”,有效增强了自身就业竞争力。
其次,随着近年来IT行业的加快发展造成了大规模技术人才的稀缺,长城择准时机,着眼于为社会培养生产、服务、建设第一线急需的应用技术型IT专业人才。为此,长城学校紧紧围绕地方经济特色,通过主动登门请教、上门服务、邀请恳谈、聘请指导,或者通过政府搭桥、单位牵线等途径,与行业企业建立了广泛的联系,建立真实有效的用人单位信息库,以“双赢”为立足点,多方位地寻求与行业、企业的结合点,至今已有2000多家用人单位入库,1000余家用人单位与学校建立起经常性合作关系,每年可为学校提供大量就业岗位。
长城学校除了做好常规的就业指导外,还力争在就业指导的方式、内容上有所突破与创新。学校成立了就业指导处,实行个性化指导,尽可能多地利用生动的例子来引导学生,使就业指导脱离枯燥无味的说教。他们邀请一批有成就的校友和有代表性的社会名人用自己的亲身经历与毕业生交流对话,因此很容易引起学生的共鸣;他们强调就业指导与教学实习、生产实践、毕业设计的统一,力争用最直观的方式帮助学生早日接触社会、适应社会,促使学生正确定位。他们还积极倡导创业教育,鼓励学生自主创业。
长城学校所培养出来的IT精英,受到社会各用人单位的青睐与欢迎,满足了人才市场IT行业日益扩张的人才需求。对毕业生跟踪调查表明,长城学校近3000名毕业生如今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上都充分发挥了职教学生的技术优势和能力特点,许多毕业生已经成为单位的技术骨干和业务骨干,毕业生的综合素质得到了社会和用人单位的充分肯定。天鹤装饰公司的设计总监来长城招聘时说:“长城学子来了就能干,干了就很好,让我们非常满意”;洛阳锋尚装饰公司经理来招聘时说:“长城学子知识丰富,技术扎实,谈吐优雅,素质全面”;尚美装饰公司的主管来招聘时说:“扎实的专业功底和良好的职业素养,是长城学子给我们的最大看点”!
用人单位的充分肯定和褒扬没有让长城飘飘然起来,只想躺在功劳簿上睡觉,长城只会戒骄戒躁,谦虚谨慎,把这一传统优势保持下去,而且还要发扬光大。因为长城明了,对于来电脑学校学习的学子们来说,就业,是他们最直接的愿望和最基本的动力。搞好就业,是对前来长城学习的莘莘学子负责任,也是长城“诚信办学,兴教报国”的办学理念的充分体现。